中国植物志
>> 第46卷 >> 槭树科 Aceraceae >> 槭属 Acer
46.瑶山槭(植物分类学报)图版48:1
Acer yaoshanicum Fang in Act. Phytotax. Sin. 17: 74, Pl. 12: 2. 1979.
落叶乔木、纤瘦、无毛。树皮深褐色或灰褐色,平滑。小枝近于圆柱形,淡绿色,当年生嫩枝直径1毫米,多年生老枝直径2毫米,皮孔稀少,淡黄色,近于圆形,叶薄纸质,外貌近于圆形,长4-4.5厘米,宽5-5.5厘米,基部心脏形或近于心脏形,上面绿色、干后橄榄色,下面淡绿色,5裂,中央裂片与侧裂片卵形或长圆卵形,先端短急长锐尖,尖尾约1-1.5厘米,常稍弯曲,基部1对裂片较小,三角形,边缘有紧贴的细锯齿,裂片间的凹缺钝形,深几达于叶片的中段;初生脉5条,在上面显著,在下面稍凸起,次生脉11-12对,在两面均仅微显著,达于边缘,小叶脉不显著;叶柄长2-2.5厘米,淡绿色,上面微成浅沟状,下面圆形。花的特性未详。果序圆锥状,连同长2厘米的总果梗在内共长5厘米,淡绿色或紫绿色。翅果紫色或淡紫色,小坚果卵圆形,长2毫米,宽1毫米,翅内弯成镰刀形,宽5毫米,基部狭窄,连同小坚果长1.5厘米,张开近于锐角。花期不明,果期9月。
产广西东部。生于海拔1600米的山坡混交林中。模式标本采自象州瑶山。
本种与中华槭A. sinense Pax和黔桂槭 A. chingii Hu相近,但本种的叶系薄纸质而较小,约长4-4.5厘米,宽5-5.5厘米,常5裂,裂片尾状锐尖,边缘有细锯齿,翅果较小,仅长1.5厘米,张开成锐角,区别显著。